分類: 《華語學刊》TCSL

《華語學刊》常年徵稿

 

《華語學刊》常年徵稿

本刊為「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」會刊,原名《台灣華語文教學》,自 2013 年起更名為《華語學刊》,刊載華語文教學領域之學理性與實務性文章,歡迎海內外華語教學界之專家學者踴躍賜稿。

《華語學刊》常年徵稿,徵稿內容包括:

  1. 華語教學之學理探討,包括漢語語言學、華語教學法、語言習得與認知等。
  2. 華語教學之實務應用,包括華語聽說讀寫技能之教學方法、教材設計等。
  3. 外籍學生在臺灣學習華語之現身說法(中外文不拘)。
  4. 各地在華語文教學之相關事務及發展過程之介紹與討論。
  5. 臺灣華語文教學機構之動態介紹。

投稿須知

  • 來文字數不拘,中英文皆可,請以電腦打字。格式:MS Word 或純文字檔案,正體中文,細明體,12 號字;英文字型為 Times New Roman。
  • 若為學術性論文,文稿格式請參照最新版 APA 格式撰寫,並附中英文標題、作者中英文姓名、職稱、單位、中英文摘要(五百字內)及關鍵詞。
  • 每篇來稿均經至少兩位學者專家評審,審查通過後始予刊登,來稿無論採用與否, 審查後即行通知。
  • 請勿一稿兩投,任何侵害他人著作權益或有剽竊情形之作品請勿投送,否則一切文責自負。
  • 來稿請寄 paper-c2@ntnu.edu.tw,信件主旨註明「《華語學刊》稿件」,並附上作者姓名及聯絡方式。

《華語學刊》投稿人基本資料表

《華語學刊》著作授權同意書

《華語學刊》總第二十三期(2017.12)

目錄

Table of Contents

華語教學之學理研究

  • 只依靠輸入可以學習華語新詞嗎? 黃玉樹

摘要: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,輸入(input)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。Krashen(1982)所提出的輸入假設(Input Hypothesis)為語言教學的研究帶來許多議題。本研究探討四個和輸入相關的變項,其中句子限制、接觸次數、理解/不理解句子脈絡、學過/沒學過目標語詞,後兩者是學習者和輸入接觸後所產生的變項。句子限制指的是新詞所鑲嵌的句子脈絡。由於新詞所在的句子脈絡中承載了不一樣的資訊量,因此對於新詞詞義的可能性產生或大或小的限制。高句子限制指的是句子使詞義的可能性被限縮到較小的範圍,例如:「他握著刀的『柄』,快速地切菜。」;而低句子限制對於新詞的詞義相對開放,例如:「那鍋子的『柄』很可愛,讓人看就買。」頻率指的是學習者在不同的句子中接觸新詞的次數。研究發現有三:一、句子限制有條件地影響新詞學習;二、頻率不影響新詞學習、三、學習者對於句子的理解影響新詞學習。單從輸入的質(句子脈絡)和量(頻率)來看,新詞的學習可能忽略了學習者和輸入之間的互動。句子脈絡只能在某些條件下影響新詞的學習,當學習者能夠理解句子脈絡才能夠學會新詞。

華語教學之實務應用

  • 影響華語文教師價值觀轉變之國際趨勢 李和舫

摘要:本國華語文教學研究,於本體論、方法論、認識論與工具論四面向已取得不少成果。華語師資養成與教師發展議題,多集中於課程規劃與教學能力等領域。鑒於理解教育變革在教師職涯與教學實踐中扮演之關鍵角色,本文特別以教育學視角,探索華語教學實踐在大環境變遷下作出回應的方式,及其如何成為現代教育趨勢。筆者運用發展心理學的生態系統理論為研究架構,從教師專業訓練、學習者角度及高等院校三面向,透過理論結合實務舉證進行討論,總結正影響華語文教育價值觀的三個國際趨勢:教學法時代更迭、轉化中的學習型態,以及與日俱增的高等教育合作。本文最後提出趨勢轉變對教學實踐分別造成的衝擊與教育啓示,主張包括重新思索教學、調整教師角色,以及審視個人教學傳統,以作為華語文教師專業發展領域之參考。

專欄:臺灣華語教學發展的歷史回顧

  • 華語時光機 : 談1980年代的華語教學──高賢玲老師專訪 許瑞容、蘇韵文
  • 走過一甲子—─葉德明老師專訪 李瑄、王曉鈴、段氏香

華育獎專欄

  • 討論耗時近兩年,首次「華育獎」頒發及其緣起 歐喜強
  • 35年磨一劍──與後輩談談華語教學 林伶俐

知困──擁抱世界的這段華語教學歲月 鄧翠雲

華語教學實務分享

  • 淺談在日中文補習班教學技巧 王上玟
  • 拓殖大學築夢記 溫亭羽

教學實習觀想

  •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實習成果心得分享 吳彥儒
  •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實習成果心得分享 張合廷
  • 淡江大學華語中心實習成果心得分享 黃思瑜

外籍生分享

  • 大自然的啟示 小橋淳子
  • 廣達國際文化大使活動學習旅程─我在台東遇見春天 何忠厚

活動報導

  • 第三次華語沙龍活動報導 張金蘭

《華語學刊》總第二十二期(2017.06)

目錄

Table of Contents

華語教學之實務應用研究

  • 香港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的實施:困境與對策 李詠達

摘要:香港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課程,除了由大專院校開辦的對外漢語課程及國際學校提供的中文課程外,還有近年備受關注的面向非華語學生(Non-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)的中文課程。本文旨在評介香港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的實施狀況及其特色,通過對有關文獻及統計資料的考查與分析,探討當中的教學困境與對策。研究針對目前非華語學生中文教學在課程、評估及師資方面的不足展開論述,建議當局考慮從以下三方面加以改善:一、改革課程設置,重新審視對非華語學生的語文教育政策,積極考慮另設一個適應非華語學生學習需求的中文課程,與本地華裔學生的中文課程雙軌並行;二、優化評估機制,建立適用於香港本地的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能力的評核基準,客觀反映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習進度和能力水平;三、加強校本支援及師資培訓,針對目前非華語學生中文教材不足、教師工作量大的情況,增撥資源加強校本專業支援,並與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,提供合適的教師培訓及開發教材資源等,以改善目前的教學困境,提升教學成果。

專欄:臺灣華語教學發展的歷史回顧

  • 范慧貞老師專訪-華語教學生涯之回顧與展望 陳秀慧、 梁安琪、曾詩敏
  • 興趣與熱情交織而成的志業 專訪臺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資深華語教師-張英彥老師 陳憶華 、 梁允禎

華語教學實務分享

  • The Status of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Philippines: With Special Focus on Grace Christian College Zenaida P. Lumba
  • 邁向國際化:解析華語熱浪延燒菲律濱之概況 吳佳玲、黃婷婷、陳宏濤、林芳惠
  • 菲國華語教學細談 許麗月
  • 華語教學在菲律賓-以靈惠學院華語文化研究中心為例 蔡惠名
  • 回顧菲華新文學與華教關係 陳若莉(九華)
  • All You Need is Love: An Affective Approach to Encouraging Chinese Language Study Joshua Kellard
  • 大數據-數位學習軌跡翻轉教室,傳統華語文教學領域所面臨的危機 吳玉燕
  • 菲律賓基礎教育體制改革下的華校 黃端銘
  • 菲律濱基督教靈惠學院師資培育與數位應用 黃婷婷
  • 知識翻新型師資培訓之實踐報告-以菲律賓靈惠學院華語教師為對象 鄭立民
  • 靈惠推廣菲律賓漢字書法教學 黃婷婷

教學實習觀想

  • 菲律濱靈惠學院時習心得 吳奇瑾
  • 菲律濱基督教靈惠學院華語文教學實務經驗分享 陳柏璋
  • 靈惠學院實習心得 蘇郁璇

活動報導

  • 2016年台灣華語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沙龍座談會紀錄